互聯網+物業“錢景”可觀達萬億級消費
編輯:佚名 來源:經濟參考報 作者:佚名 更新于:2015-9-1 閱讀:
一些業內人士認為,相比于百貨、金融、交通等行業,目前物業服務業受到的互聯網等外部沖擊和倒逼還相對較小,許多企業求變中生存的動力和能力都還不足。
培育現代服務業新亮點
近年來國內物業領域出臺了一些改革和扶持舉措。比如,國家發改委今年放開了物業服務價格,北京、浙江等地出臺了物業服務業的稅收、用工等優惠政策,上海、廣州等地也就支持物業企業轉型升級開展專項調研并研究措施。業內人士呼吁,加大對物業行業的減負和支持力度。
第一,深化小區綜合治理改革,為物業企業厘清邊界。據統計,小區管理涉及20多個政府部門和多家專業單位,為此應推動資源下沉,并改革體制機制、嚴格落實政府部門及專業單位在小區治理中的責任,摘掉物業企業本無力、也不該承擔的“大蓋帽”職能。同時,完善物業市場化機制,以菜單式服務標準取代政府制定的分等定級統一式的服務標準,并加強監管、規范收費行為。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副會長張圣哲說:“物業行業是到了正本清源、輕裝上陣的時候了。”
第二,加快稅制改革,為企業有效“減負”。比如,應允許物業企業根據行業特點和自身實際,自主選擇6%普通稅率或3%簡易稅率;研究支持酬金制運作模式的稅收政策,對物業企業代管、預收的專業服務資金免予征稅;鼓勵小區內物業管理專業服務外包;研究業主自行管理的物業服務收費票據和免予征稅等配套政策,等等。“期待減稅的陽光能盡快照耀整個物業行業,”廈門物業管理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林昆明說。
第三,充分激活行業協會等內生力量,推動行業創新轉型。應鼓勵各類物業企業創新商業模式,延伸服務鏈條。比如,縱向延伸至房地產開發前期的規劃、設計,中期的招商策劃、營銷代理,后期的尾盤銷售、物業經營、房地產經紀業務等整個鏈條;橫向則涵蓋養老、家政、房屋租售、電子商務等各類個性化需求,使行業向“高人力資本含量、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價值”轉變。
第四,健全法規法律,創造好的制度環境。上海物業管理行業協會副會長王志興、深圳彩生活總裁唐學斌等人士建議,借鑒新加坡、香港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經驗,加快物業管理行業法制建設,建立系統而又科學的政策法規體系,加快修改《物業管理條例》,并研究制定《物業管理法》。
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等業內人士建議,支持物業行業緊抓互聯網機遇,積極為之減負、松綁,支持企業創新探索,做大社區生活服務業和物業多元化經營的“蛋糕”,使其成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結構調整、動力轉換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上篇:
下篇: